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看清美国真面目,重燃“为中华振兴而读书”热潮

人大重阳 2019-11-09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大重阳”

本文大概3300字,读完共需4分钟

作者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本文编辑版刊于2019年1月1日《参考消息》,原标题为《十问2019 经贸摩擦如何重塑中美关系》。


自2018年3月美国宣布对进口钢铁和铝制品加征关税到7月公布中国商品的征税清单,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11月两国关系虽然在元首阿根廷会晤后稍有所缓解,但因两国摩擦升级而产生的焦虑感与紧张感却在全球急剧上升。如何看待中美经贸摩擦的烈度与强度,直接影响着中国未来发展走向。


中美贸易摩擦是场“低烈度”的冲突


全球舆论对中美两国互动关系的高度关注,折射了两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球影响力。但从贸易摩擦真实体量与两国合作的实际深度来看,多数舆论显然高估了贸易摩擦的冲击度,也高估了美国对中国发展的塑造能力。从贸易摩擦的真实体量相比于中美两国合作的深度、广度来看,贸易摩擦的冲攻击力和美国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力显然都是被舆论高估了。



要知道,受全球瞩目的中美贸易摩擦,总量有史以来最大,但只是数百亿美元体量的实际利益之争,并未动摇两国政治、军事与经济大局,两国关系的紧张感也远不及当初世纪之交时的“台海”、“炸馆”与“撞机”等危机时刻。不同于二战时“美英VS日德”的“生死之争”,最后用了核武器;冷战时“美国VS苏联”的“胜负之争”,长期相互军备竞赛与实行代理人战争,当下的“美国VS中国”仅处于“强弱之争”,多在去军事化领域进行。当前的中美关系更多呈现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赖状况,决定了长期合作与竞争并存,因此,做好最坏的打算,并设下防范“修昔底德陷阱”的最后底线是有必要的,但应该承认,中美之间“贸易插曲”是场低烈度冲突,不必动辄用所谓“新冷战”的说法来徒增紧张感。


从过去两年的博弈进程看,特朗普政府在不断试探中国的底线与回击力度。近年来,有多位美国智库学者来访时均问笔者,中国的底线到底在哪里?从政策上看,在南海、台海、互联网、人权等议题的不断测试,以及针对中兴、华为的科技禁运与司法滥用,美国都在检验中国的反应与底线。中国显然不是“黔之驴”,美国对加征关税的中国出口商品,大多数针对的是智能科技、通信产品,而中国反应也不算过度,而是有效地针对能精确影响总统选仓的农产品和工业材料。这种对比表明,中国科技实力的提升的确给美国带来了真实焦虑,中国实力的强大也令美国非常忌惮。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既定政策有力回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不同于加拿大、墨西哥、欧盟、日本最终对特朗普全面妥协,中国对美国这种典型的单边保护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表明了坚决的反对。中国不希望打贸易战,但绝不害怕贸易战,有信心、有能力应对任何挑战的态度,不仅震动了美方,也给部分患有“恐美症”的中国民众建立了强大的信心。多年来,中国社会精英层一直有“恐美”、“溢美”的情结,但这并没有影响中国与美国或某个西方大国在必要时开展斗争,并在斗争中求合作,不断壮大自我。


从民众信心来看,贸易战进一步催化中国看待美国的社会心理从战略自卑变为战略自信、战略成熟。多项国际调查显示,中国人是对国家未来发展最有信心、最能变通、最懂得自力更生的国民。对于多数普通民众而言,这轮贸易战产生的最大冲击不是实物层面的,而是心理上令他们进一步看清了美国的多重面目。这既是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但也是一个任性、耍横的国家,在许多行为上还显示出了“流氓”、“无赖”的一面。这种认识的提升有别于20年前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时的那种激昂与愤怒,而是面对美国霸权的沉稳与冷静。笔者调研过多位从事贸易的企业主,都很淡定地说“美国就是这样坏啊”、“我们自己能想办法。”中国精英们常在新媒体的舆论圈中反映不同意见,但贸易战无疑像一堂实在的全民教育课,看清国际竞争的残酷与现实,让此前浮躁社会氛围(投资、金融、企业扩张、房地产等)更冷静下来。从这个角度看,贸易战对长期的中国社会发展来讲未必是坏事。


从中国领导人的冷静也能看出贸易战的正面效应。特朗普及其团队官员几乎天天炮轰中国,但中国方面除了几个部委发言人与少数中央高层有回应外,在党与国家领导人层面几乎没有正面回击过美国。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的冷静与克制,更显示出中国的信心与韧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体制性优势和社会韧性将会充分展示出来。越往后谈,中方将越从容,美方会越急躁。

应对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的相关对策


未来,为了更好地去应对中美贸易摩擦,中国首先要解决缺乏对美国客观性评价的问题。美式“本国第一”外交政策正在加剧全球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对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是一种逆流冲击,急需要更多有说服力的、有利于中国走出去的精彩故事来加以对冲。


中国学人往往对美式价值观的积极面讲述过多,而对美式价值观的详实解构、客观批判与深度剖析,尤其是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危害性论述过少,这包括但不限于美元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冲击、美军对中东数百万难民与上百万非正常死亡者的人权罪行、美式现代化对全球资源耗费与气候变化的责任等。中国知识精英对美国的过度溢美有时会产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抑制作用。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相关领域应该增设课题,引导学界做对美国形象建构的客观性研究,既肯定其的发达与现代化,也应用扎实的研究与平和的语气,讲清美国的破坏力、负面性,并能够转化为好的故事,让老百姓听得进去。


其次,中国需要认清美国力量的边界与局限。从二战结束后美国建立全球霸权算起,美国实力逐渐走上“盛极而衰”之路,这个进程有曲折、有反复,但目前看来,美国走下坡路的大趋势没变。一般看来,美国霸权主要由军事、经济与文化软实力三方面构成:


在军事上,20世纪70年代折戟越南让美军颜面扫地。此后,美国所发动或参与的战争,包括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虽有胜利,但往往得不偿失。在朝核、伊核问题上,美国更像是“纸老虎”,对朝鲜、伊朗最终还是奈何不得,不敢轻易下手。美国为维护霸权在全球所经营的军事基地、给予他国的同盟承诺等,都已给本国经济造成巨大负担;在经济上,美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也在逐年下降,同时美元作为世界通用货币的地位也正日益受到质疑。


不仅如此,美国经济轮回的周期也愈来愈短,第一峰值到第二峰值历经23年,而第二峰值到第三峰值只历经了16年。且经济滑坡有加速趋势,而抬升有减缓趋势。当前,尽管特朗普反复强调他的“丰功伟绩”已经“使美国再次伟大”,但统计数据和主流经济学家的研究都清晰表明,他所鼓吹的“第三次抬升”还远未到来。


在文化软实力上,美国国家形象受到了特朗普的重创。特朗普正在大幅透支美国多年积攒的国际战略信誉,并影响到盟国对美国的战略预期与互动。据皮尤中心数据,全球74%人群不信任美国总统,近半数人群不喜欢美国。美国的传统盟友体系日益松散化,“貌合神离”之态明显,韩国、菲律宾近年来不再死命追随美国,倒向中国之势明显,连铁杆盟友欧洲都频频发声“美国靠不住”,在伊核、贸易与气候变化等议题上求助中国。


在全球精英眼里,美国更像是“更年期”的旧贵族。由此可见,美国在各方面都已呈现缓慢衰落之态。面对“特朗普攻势”,中国没有必要自怨自艾、妄自菲薄。中国发展进入到了“精耕细作期”,只要我们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尤其是在一些重要领域将各项政策落实到位,美国的任何遏制都不能够打乱中国的发展步伐。


第三,理性看待中美实力差距,谦虚谨慎,学习对手的长处。虽然金融危机使得美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中国的经济上与美国的差距逐渐缩小,但在诸多领域仍和美国存在着结构性的差距。中美贸易战不仅仅是一场经济贸易领域的对抗,更是涉及两国国家实力各方面的综合博弈,在这方面,中国人要保持清醒。


20世纪初,中国曾学习美国的政治制度,基本的现代政治理念与制度框架许多都可追溯到美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曾学习美国的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理念、金融资本运作、公司管理经验许多也是源于美国。目前美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性、引领最新科技变革的能力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中国必须保持谦虚学习的态度,吸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不能过于傲慢,固步自封。在青年一代中,中国更是应该重新掀起改革开放初期那种“为中华振兴而读书”的社会热潮,而不是沉溺电子游戏、网购与“娘炮”中。


现在,中国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更应该向20世纪老牌大国美国学习国际博弈与强国战略的经验,这包括全球治理、对外传播、跨国投资、货币国际化、海外安全等等。当然,学习不等于全盘复制,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也正是早在2014年习总书记讲过的“中国永远要做学习大国”之本意。


推荐阅读

【深度】从历史与世界维度来看改革开放40年

【深度】一份好的内参,一定是最及时的那份

【聚焦】中美关系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9位知名专家如是解读


长按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3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